日前,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司法服务保障静安加快建设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的十项举措》(以下简称《十项举措》),同步通报涉数据资产处置、涉外科创企业多元解纷、善意执行保障科创企业运转三类典型案例。此次发布会是“促公正 作表率——深入推进上海法院工作现代化”系列发布会第19场。
静安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傅朱钢通报《十项举措》时指出,该举措紧密围绕静安区科创产业发展战略,重点聚焦“数通链谷”“视听静界”“美创静界”等空间载体法治需求,针对性服务区块链、超高清视听、美妆健康等重点产业赛道,以及未来网络、脑机接口、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赛道。
《十项举措》明确,法院将通过走访、接待等方式倾听科创主体诉求,推广“数通便民”应用场景以提升诉讼体验;围绕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借助人民法院案例库、法答网等平台培育典型案例、提炼裁判规则;以打造“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优选地”为目标,完善惩罚性赔偿适用规则,探索将研发成本、市场价值纳入赔偿基数,并深化“知盾联盟”“涉科技创新知识产权保护月”等平台建设,健全知识产权协同保护体系。同时,通过强化科创权益保护、探索多元解纷机制、延伸审判职能等方式,为静安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提供坚实司法支撑。
下一步,静安法院将持续推进《十项举措》落实,以更精准、高效的司法服务,护航区域科创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静安加快建成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
典型案例
案例1:明晰留置资产规则,守护科创企业数据安全
某股份公司与某科技公司因包销合作协议产生纠纷,某股份公司主张对某科技公司放置的服务器等动产行使留置权,以抵偿拖欠的服务费及空置费。但涉案服务器中多数归属第三方,且存储大量机密信息,处置不当可能引发重大信息安全事故;某科技公司则提出,原告已足额保全公司其他动产,无权再留置涉案服务器。
静安法院审理认为,债权人仅能基于同一法律关系对合法占有的第三人动产主张留置权,而本案主要债权形成与第三方动产无直接关联;同时,某科技公司已提供足额物的担保,足以覆盖债权,留置权依法消灭。最终法院支持某股份公司关于费用支付的诉请,驳回其留置服务器的主张。一审判决后,原告上诉,后各方和解,原告撤回上诉,一审判决生效。
该案精准厘清法律关系,明确科创企业留置资产的法律适用规则,既保护企业合法债权,又避免因不当处置数据资产引发安全风险,为维护科创企业交易秩序提供司法参照。
案例2:“三方联动”解纷,为涉外科创企业留合作空间
某全球知名软件公司与某科技公司签订《软件及支持订购单》,软件公司依约提供软件许可及支持服务后,科技公司仅支付部分费用,拖欠2022年后的软件支持服务费及逾期付款利息共计249.7万余元,软件公司多次追讨无果后诉至法院。
考虑到软件公司的外资背景及双方潜在合作可能,静安法院引入静安区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与商事调解组织,开展“商事调解+行业调解+司法确认”联合调解。其中,外资协会发挥熟悉外资企业需求的行业优势,调解组织运用商事调解专业经验,经多轮磋商,双方最终达成调解协议,经法院司法确认后生效。双方不仅化解纠纷,还明确后续合作意向,软件公司亦表达了对静安营商环境的认可及扎根发展的愿景。
该机制实现刚性司法确认与柔性调解的优势互补,为涉外、涉科创企业纠纷提供高效解纷新路径,助力维护科创企业合作关系。
案例3:执行“组合拳”,助科创企业渡资金难关
某软件公司与员工李某某因劳动合同纠纷,经法院判决需支付工资差额、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未休年休假工资及利息共计30万余元。判决生效后,软件公司未履行义务,李某某申请执行。
静安法院收到执行申请后,为减少对科创企业经营的影响,先行启动执前督促程序,依法冻结软件公司银行账户30.5万余元,并发送《执前督促履行通知书》,要求其7日内履行义务;因软件公司未实际履行,法院依法立案执行。执行中,软件公司表示愿还款,但因资金周转困难,请求暂时解封账户以发放员工工资。法院调查确认该公司正常经营且发展向好后,秉持善意文明执行理念,暂时解封账户并给予合理宽限期,未对其发布限制消费令。最终双方达成和解并履行完毕,案件顺利执结。
该案通过“执前督促+灵活解封+和解履行”的执行策略,既保障劳动者权益,又为科创企业预留生存发展空间,实现“案结事了人和”,彰显司法护航科创企业的鲜明导向。
广发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